歡迎光臨風濕骨病網
咨詢電話:400-846-8746
為了有效抵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沖擊,保護人民健康安全,黨中央審時度勢,提出了“分類分區”防控疫情的指導方針,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分類指導,分區施策。這一方針,體現了我國疫情防控的科學化與精細化,對于提高疫情防控措施的準確性和針對性,正確處理局部與全局、健康與民生、防疫與恢復等方面的關系,實現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融合、相得益彰,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落實疫情防控“分類分區”的指導方針,需要科學確定各地區的疫情風險級別,實行分類管理??梢哉f,不同的疫情風險級別決定著不同的防控措施。疫情風險級別定得精準、適當,防控措施就寬嚴適度、有效有序;疫情風險級別定得偏頗、失當,防控措施就或嚴或寬,難中靶心。據此,對于科學確定區域疫情風險級別,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國家主管部門應當適時修訂區域疫情風險標準。區域疫情風險標準,是確定區域疫情風險級別的基礎和依據,關系到各地區疫情風險級別的客觀、準確,也關系到各地區防控措施的精準、可行。疫情風險標準應當立足當前,符合實際,重在評估防控疫情的現實能力和效果,評估疫情對民眾安全的威脅程度。由于累計確診病例數量主要反映疫情發展的歷史過程,不能反映疫情的現實威脅,不宜再作為確定區域疫情風險級別的標準。武漢市曾經是全國確診病例最集中的地方,累計達數萬名,現在也不影響成為疫情低風險區。對于出現新增確診病例,包括聚集性病例,也不能簡單地按病例數量來確定風險級別,還要全面評估流調和追蹤能力,看傳染源和傳播渠道是否明確、密切接觸者是否被全面掌控并接受醫學觀察。 一般來說,一個區域連續14天以上沒有發現本土新增確診病例,對境外輸入病例也實施了嚴格隔離、控制和治療措施,說明疫情的傳染源已經被切斷,對民眾的安全威脅已經很小,應當定為疫情低風險區;一個區域在14天內發現新增確診病例(包括境外輸入病例),但已經掌握了傳染源和傳播渠道,并全部控制了密切接觸者,說明疫情可防可控,擴散蔓延的風險不大,應當定為疫情中風險區;一個區域在14天內既發現新增確診病例(包括境外輸入病例),也沒有確定傳染源和傳播渠道,沒有全面掌控密切接觸者,說明疫情防控存在較大漏洞,對民眾安全構成現實威脅,應當定為疫情高風險區。如果一個區域存在隱瞞疫情不報或者不及時向社會公布的情況,應當一律定為疫情高風險區。對疫情高風險區的領導和主管人員,應當追究失職責任。上述建議,供國家主管部門修訂疫情風險標準時參考?!?/p> 第二,確定區域疫情風險級別,應當區別情況,慎重決策,增強權威性。不宜將確定權限完全交給地方,以避免地區間出現寬嚴不一、畸輕畸重的情況。對于疫情高風險區,應當由省級政府主管部門審核,報國家主管部門確定;對于疫情中低風險區,應當由地級市政府主管部門審核,報省級政府主管部門確定,以形成上下結合、共同負責的工作格局。 第三,區域疫情風險級別,應當限定在縣、區一級,防控措施也應按縣、區的風險級別合理確定,實行一縣一策、一區一策,不能“上掛下聯”,盲目擴大。目前,各地新增本土病例很少,少數病例大都發生在很小范圍內,控制疫情的責任也主要由局部區域承擔。如果擴大疫情風險區域范圍,容易造成“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影響防控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果一個縣、區被定為疫情高風險區后,這個縣、區范圍內的防控措施也應當升級、更加嚴格,但不能擴展到低風險的鄰縣鄰區,更不能在全省、全市范圍內都實行同樣嚴格的防控措施。 第四,國家主管部門對不同級別的疫情風險區,應當實施分類指導。目前各地雖然確定了不同的疫情風險級別,也調整了應急響應檔次,但具體防控措施大多沒有作出必要調整,使區域疫情風險級別流于形式,失去應有的作用。很多低風險區實施高風險區的防控措施,仍然強調人員隔離、保持社交距離和普遍佩戴口罩,不利于經濟交流和正常社會秩序恢復。 在此,建議國家主管部門對不同風險區域制定不同的防控措施指南: 1、對疫情低風險區,應當將疫情防控的責任主要交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專業人員承擔,放寬對健康人群和普通民眾工作與生活的限制。在驗證居民健康碼和核酸檢測的基礎上,減少對外來人員、車輛、物資的隔離與檢查,全面恢復機關、工廠、商場、醫院和課堂的正常秩序。 2、對疫情中風險區,在強化疫情發現、追蹤、隔離、治療能力的同時,對重點人群和異地流動人員開展核酸檢測,并推動區域間檢測結果互認。區域間來往人員持檢測證明,應當取消隔離14天的規定和不必要的車輛檢查。 3、對疫情高風險區域,應當強化對重點人群的檢測和控制,盡快查清傳染源和傳播渠道,嚴防疫情擴散與蔓延,并對社區、學校、醫院、工廠等公共場所保持較嚴格的防控措施,但不能將廣大健康人群和普通民眾視為高危人群,再實行居家隔離措施,也不能對高風險區健康人群的外出,實行岐視性政策。 第五,對區域疫情風險級別,應當實行動態性調整。省級政府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力量,對轄區內疫情風險開展經常性的追蹤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作為調整風險級別的依據。省級主管部門應當對轄區內的疫情風險區域,適時提出調整風險級別的意見。對防疫工作做得好、沒有出現新增病例的,應當降低區域疫情風險級別,同時相應調整防控措施。對防控工作做得不好、出現新發病例,且不能完全掌控傳播渠道的,應當提高區域疫情風險級別,同時升級防控措施,并追究有關領導和主管人員的責任。對疫情中低風險區提升到高風險區的,或者疫情高風險區降低為中低風險區的,應當由省級政府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國家主管部門審核批準。
目前,中央已經確定,我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了常態化的新階段。與應急狀態相比,我們面臨的形勢、任務、目標、重點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常態情況下,人民群眾承擔的防控責任有所減輕,專業人員承擔的責任有所加重;防疫救治任務有所減輕,預防控制責任有所加重;對普通人員隔離和檢查措施有所減少,對重點人群追蹤、檢測的工作有所增加。在常態情況下,我們要以平常心對待個別地方出現個別新增病例,只要能夠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我們就能夠掌握疫情控制的主動權和保障人民健康的自信心。面對變化了的新形勢,我們不能有松口氣的思想,需要花更大氣力,采取更有效的辦法,既防控疫情反彈,又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這是對各級領導同志治理能力和責任擔當的新考驗。
作者:高強,原國家衛生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