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風濕骨病網
咨詢電話:400-846-8746
風濕病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一類多發的疾病群,是舉世公認的疑難病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因患風濕病而致殘的患者每年就有近4000萬人。我國現有風濕病患者約3000萬人,其中10%是重癥患者。在廣大農村地區,風濕病是造成因病致貧的重要原因。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人類對風濕病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然而時至今日,風濕病仍然是未被破解的一大難題?!坝⑵斤L濕骨病治療體系”,以哲學思想為指導,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以調節機體平衡立論,在傳承中醫驗方、秘方,汲取現代醫學精華,中西醫學高度融合,總結長期臨床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創立。經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專家委員會評審,“英平風濕骨病治療體系”列為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中醫養生保健適宜技術。 這一治療體系的基本內涵是:治療理念的五要素,即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機體平衡、標本兼治、中西合一;治療過程的五層次,即激惹、截斷、清源、糾變、扶正;治療方法的五方位,即藥物療法、經絡療法、物理療法、營養療法、功能訓練。
一、治療體系的立論依據 各種風濕病雖然病因病機復雜,但從臨床表現與臟腑經絡的關系看,脈絡閉阻、氣血瘀滯、臟腑內傷是大多數痹證的基本病因病機。風寒濕邪侵入肌膚,閉阻脈絡關節,致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故而引起肢節疼痛。風邪善行數變,可為游走疼痛。寒性凝滯,主收引,致氣血不通,顯為冷痛。濕邪重濁粘滯,阻礙氣血運行,乃肢體重著,痛處不移。 腎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主一身之陽氣,是人體的命門所在。病久正虛,寒邪傷腎,腎氣不足,腎精不生,精枯髓乏,腎不主骨;同時寒邪入骨,閉阻脈絡,骨質失于氣血之溫煦營養,化生無源,因而骨質疏松,骨骱增生,關節腫大畸形。腰為腎之府,腎虛時,往往出現腰膝酸軟,下肢無力,步履沉重等。 肝腎同源,腎虛則肝血不足。肝藏血,主筋,肝血充足方可濡養筋膜,使肢體屈伸有力。肝血不足則筋膜失養而拘攣強直,加之骨節腫大,因而關節功能障礙,屈伸不利。由于長期活動不便,患部失于氣血溫養,筋骨無用,可致臥床不起。若腎虛督脈不固,寒濕之邪入侵,脊椎關節氣血痹阻,筋絡失養,不能屈伸和前俯后仰,行動俯僂,甚則整個脊椎強硬成弓形。 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脾虛濕困,運化失司,氣機不利,出現四肢乏力,肌肉消瘦,甚則肢體痿弱不用。水谷納入依賴于脾胃運化。脾為胃行其津液,以營養周身,必借肺之調節、腎之溫煦、三焦之氣化,分別化為氣血津液,而后各歸其所,或變化為汗、溺、濁氣而排出體外。 風濕病初起時,病在皮骨筋脈,病久則內傳傷及臟腑,臟腑內傷更致關節、肌肉、皮膚癥狀加重,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因而“治療體系”將整體觀念作為治療風濕病的第一理念,自始至終注重協調臟腑功能,在治標之際勿忘治本,治本中尤需注意補腎壯督,柔肝養筋,健脾利濕。在醫療實踐中,緊緊抓住臟腑功能與風濕病的內在聯系,調節臟腑以使機體內部平衡,疏通脈絡以使氣血運行暢達,做到標本兼治,攻補有序,主次分明。
二、治療體系的治療理念 治療理念,包括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機體平衡、標本兼治、中西合一。五個要素相輔相成,整體觀念是指導,辨證論治是前提,機體平衡是核心,標本兼治是途徑,中西合一是手段。
(一)整體觀念 人體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約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響的。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一方面依靠各臟腑組織發揮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則又要靠臟腑組織之間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約作用,才能維持其生理上的平衡?!爸委燇w系”在認識和分析風濕病的病理狀況時,首先從整體出發,將重點放在局部病變引起的整體病理變化上,并把局部病理變化與整體病理反應統一起來。在治療局部病變時,也必須從整體出發,緊緊把握病理狀況與臟腑功能的關系,通過調整臟腑功能,協調臟腑關系,治內而達于外。
(二)辯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的基本原則,同樣也是風濕病治療的前提。針對風濕病常見癥候,采取相應的治則:風邪痹阻證,祛風解表,溫經通絡;寒邪痹阻證,溫經散寒通絡;濕邪痹阻證,益氣養血、除濕通絡;風濕熱痹證,疏風清熱,除濕通絡;寒熱錯雜證,溫經散寒,清熱除濕;熱毒痹阻證,清熱解毒,涼血通絡;痰瘀痹阻證,化痰行瘀,蠲痹通絡;腎虛寒凝證,補腎散寒,溫陽通絡;肝腎陰虛證,滋補肝腎,強筋壯骨;氣血虧虛證,雙補氣血,祛邪通絡。
(三)機體平衡 中醫學重視內因在風濕病發病中的作用?!爸委燇w系”強調,各種原因引起人體內部平衡遭到破壞,臟腑功能失調,免疫功能異常,自我防衛能力下降,是導致風濕病的根本原因,并且是病情遷延、反復、經久難愈的關鍵。提出在風濕病治療過程中,擺正治標與治本的辨證關系,以調節臟腑功能,實現機體內部的動態平衡,加強機體自身防衛能力為治療基礎。通過服用“英平”系列中成藥,使病人機體得以修復,體內平衡狀態逐步建立并趨于穩定,為徹底治愈風濕病奠定基礎。
(四)標本兼治 “急則治標,緩則治本”,這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之一。風濕病臨床表現復雜,變化多端,臨證時應注意辨明標本,認清緩急,才能恰當地采取適宜的治療措施?!皹恕焙汀氨尽笔窍鄬Χ缘?,一般地說,“標”是疾病的臨床表現和證候,“本”是疾病發生的機理和本質。從不同的角度看,標和本都是對應的。從邪正關系看,正氣為本,邪氣為標;從病因與癥狀看,病因是本,癥狀是標;從病變部位看,內臟病證是本,體表病證是標;從疾病發生的先后看,舊病和原發病是本,新病和繼發病是標等等。由于標本所指不同,因此在臨證時要分清標本,方能針對病證的先后緩急來決定治療方法。
(五)中西合一 對于風濕病治療,中西醫各有所長?!爸委燇w系”堅持中西醫并重,中西醫融合,發揮各自優勢,在風濕病診斷、治療、康復等各個環節,使之高度融合,形成一體。中醫側重治本,通過調整臟腑功能,重建機體平衡,治內而達于外;西醫在診斷、免疫調節及解決急性癥狀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三、治療體系的治療方法 藥物療法:以專有“英平”系列中成藥及外用制劑、藥浴制劑為主導,輔以中藥注射劑、免疫調節劑、補鈣制劑、“四聯注射劑”等藥物。 經絡療法:包括針灸、推拿、按摩、拔罐、穴位注射、穴位埋線、瀉血療法等治療方法。 物理療法:包括臭氧治療;中頻治療儀、脈沖治療儀、生物電治療儀等電波治療;激光治療儀、紅外治療儀、蠟療儀等光波治療;超聲波治療儀等聲波治療。 營養療法:根據患者患病類型以及中醫體質類型,制定膳食營養方案。同時,將營養醫學引入風濕病治療,創立“細胞修復療法”。這一療法,是通過服用科學組方的多種天然植物精華成分,修復損壞細胞,從而糾正免疫缺陷。 功能訓練: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矯正訓練、姿勢訓練及日常生活功能訓練等。 另外,心理治療在風濕病治療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應注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或治療,包括坦誠相告、傾聽疏泄、教育指導、堅定信念、適度干預,幫助患者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按照《治療規范》堅持不間斷地治療。
四、治療體系的獨特優勢
(一)專有系列中藥制劑 英平系列中藥制劑,包括系列國藥準字號藥品和系列院內制劑,是“治療體系”的核心技術,也是核心競爭力所在,由“英平頑畀通”類、“英平頑畀消”類、“英平諸畀靈”類、“英平萬節高”類、“英平康力加”類等多種中成藥和院內制劑組合而成。各種藥物的功能主治各不相同,分別具有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清熱消腫、健脾利濕、補肝益腎、強筋健骨、補氣養血、調節免疫等多種功效。在治療的過程中,按照“扶正祛邪”、“標本緩急”、“知情達變”、“辨證施治”等治療原則,對各種風濕病的不同類型、不同階段進行辨證,采用英平系列中藥制劑,合理組合,按療程規范用藥。
(二)多種手段綜合運用 治療體系所采用的各種治療方法,不是各自為戰,也不是簡單疊加,而是科學組合,分工有序,密切協同。藥物療法,重在調節臟腑功能,重建機體平衡,增強免疫力,輔以緩解消除外在癥狀;經絡療法,重在舒經通絡,打通脈絡閉阻,調節氣血運行;物理療法,一方面配合經絡療法,另一方面抗炎、消腫、止痛,改善外在癥狀;營養療法,一方面發揮“藥食同源”作用,輔助藥物療法,另一方面提供細胞營養,增強細胞活力,提高機體自愈能力。各種療法結合起來,相互作用,“標本兼治”,一方面提高機體自愈能力,一方面消除外在癥狀。
(三)避免各種毒副作用 治療體系所采用的各種治療方法,均為綠色安全療法,沒有任何毒副作用,避免長期大量服用西藥和激素造成內臟的嚴重損害,破壞機體內部平衡,降低自愈能力,進而形成一種不良循環。